靜脈曲張的表現與癥狀
外觀表現
靜脈曲張通常會在大腿或小腿的內側,呈現出:
- 直徑大于0.3公分的靜脈擴張。
- 站立時會明顯凸起的靜脈團塊。
- 靜脈血管扭曲變形,如蚯蚓狀。
不適癥狀
初期的靜脈曲張往往無任何征兆,但隨著時間推移、年紀變大或病程進展等種種因素,會逐漸出現的不適癥狀:
- 易有酸、痛、腫、脹等不適,如不時地抽痛、午后水腫等。
- 在勞累后會有明顯加劇的沉重感,如久站久坐、長途旅行等。
- 皮膚搔癢濕疹、發紅發燙、甚至變黑硬化,如皮炎、脂肪硬化癥等。
- 肌肉抽蓄痙攣所引起的劇烈疼痛,會持續10幾秒甚至數分鐘不等。
嚴重危害
除了會引起經常性的水腫,以及不可逆的皮膚病變之外,靜脈曲張還有三個需要特別注意的危害:
潰瘍
在靜脈曲張所引發的潰瘍出現之前,通常皮膚會先出現色素沉著、變黑的病變等征兆;發生的主要部位則主要在踝關節(足靴區)。此時一點小外傷,便可能發展成靜脈性潰瘍,成為經久不愈的“老爛腿”。因此,建議在發現有潰瘍征兆時,便盡早找醫生評估處理,避免增加往后治療的難度。
血栓
靜脈曲張可能會并發淺層靜脈形成血栓,致使腿部出現硬塊、局部紅腫脹痛,進而影響行走。一旦疼痛情況持續不退,便可能意味著血液凝結:血栓性靜脈炎。
這樣的情況若未及時治療,病情就會繼續惡化,血塊栓塞逐漸由小腿向上(或通過交通枝)蔓延到深靜脈、延伸到大腿部位,形成深靜脈血栓。只要血塊松脫掉落到血液循環系統中,就有肺栓塞的危險,可能危及生命安全。
出血
靜脈曲張所經過的皮膚會受損變薄,“彈指可破”般脆弱。但在這塊區域下的血管,卻負荷全身重量,承受著極高的壓力。致使靜脈就如同定時炸彈,隨時可能會脹破噴血。尤其是靜脈曲張周圍的皮膚時常帶有搔癢的癥狀,不小心用指甲摳破血管而大量出血的情況時有所聞。
此外,由于靜脈的出血不會伴有疼痛感,一般不易察覺。因此只要在半夜睡覺發生,將很有可能造成非常嚴重的后果。如果真的不幸碰上了出血的狀況,處理上須先抬高下肢、施壓出血口,并趕緊送往醫院處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