靜脈曲張的介紹與分級
病征介紹
靜脈曲張,是指迂曲、擴張的靜脈,常被稱為「蚯蚓腿」,描述腿部外觀呈現青筋膨脹浮出、團塊密布的模樣。
任何部位的淺靜脈都有可能發生靜脈曲張,但主要好發在下肢(大腿和小腿內側部位)。原因在于人類演化后的“直立行走”,為下肢靜脈增添了大量壓力,使血管擴張的可能性大幅增加。
?
腿部靜脈的問題,可依外觀、血管大小及分布位置區分成:靜脈曲張、網狀靜脈擴張、微血管擴張三種類別。
對于大部分人來說,這三種類型都僅對外觀造成影響。然而實際上,靜脈曲張所產生的不適癥狀和可能引起的并發癥,危害遠遠大于另外兩種類別。部份人群會出現疼痛、酸脹不適,甚至會并發皮炎、濕疹、潰瘍、血栓、出血等問題。
人體的血液循環系統,由四個部份組成:心臟、動脈系統、微血管系統和靜脈系統,各個系統分別有自己的一套規律,引導著血液的流動方向。靜脈系統需要靠著靜脈血管中特別的“單向閥門”(瓣膜)來克服重力,將血液運回心臟。
當血液向上流動時,瓣膜便打開讓血流通過;血液向下流動則關閉,確保血液正常向上回流。而小腿肌肉泵的收縮,能夠結合靜脈瓣膜的作用,通過擠壓管壁來幫助下肢血液回流到心臟。
?
因此,一旦瓣膜薄弱或受損,血液向下倒流(亦稱為血液反流)淤積在下肢靜脈,久而久之便會使得承受極大壓力的血管擴張彎曲,最終導致靜脈曲張。
- 年齡:隨著年齡的增長,瓣膜功能也會逐漸衰退,老化容易導致靜脈瓣膜磨損。
- 性別:靜脈曲張常見于女性。尤其是懷孕、經前期、更年期時激素的變化,易使血管壁松弛、靜脈擴張。此外,激素治療(如口服避孕藥等)也可能會增加靜脈曲張的發病幾率。
- 懷孕:除了激素的變化,女性懷孕期間體內血液量增多、?宮變大的這些變化,是支持胎兒的生長的關鍵,卻會導致壓力上升,或者壓迫盆腔靜脈,進而產生「腿部靜脈擴張」的副作用。
- 家族史:當其他家庭成員有靜脈曲張時,有靜脈曲張的可能性會。
- 肥胖:上身過多的重量會加劇下肢靜脈的壓力,大大提升靜脈曲張的風險。
- 久站久坐:當長時間保持同樣的姿勢不活動時,可能會造成下肢血液回流不暢、循環不佳,引起靜脈曲張。
臨床分級
靜脈曲張病程緩慢,呈現的表征千變萬化,輕重不一。臨床上能將靜脈曲張分為七級(C0 – C6),級數越高程度越嚴重。了解靜脈曲張的發展階段:
- C0:無靜脈曲張。
- C1:腿部有毛細血管擴張或纖細蜘蛛網狀的血絲。
- C2:有靜脈曲張,靜脈出現直徑大于三毫米的靜脈瘤。
- C3:上述情況任一,并伴有下肢水腫。
- C4:出現靜脈疾病引起的皮膚病變。包括色素沉著、皮炎、濕疹或皮膚硬化。
- C5:第四級的情況再加上源于靜脈病變,已愈合的皮膚潰瘍。
- C6:有尚未愈合的靜脈性皮膚潰瘍(活動性靜脈潰瘍)。

什么時候該去看醫生?
建議盡早就診。當腿部出現可能是靜脈曲張的癥狀時,應及時尋求??漆t生協助,進行下肢靜脈超聲血流動力學評估。經明確診斷后,依循醫生建議決定是否需要治療、采何種治療方式,避免病情發展惡化。